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聚焦  > 正文

环球视讯!失去地产红利的中国建材,苦日子来了

时间:2023-05-12 16:56:48     来源:互联网

中国建材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和房地产产业的走势息息相关,房地产整体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反应在中国建材身上。其基础建材分部的收入由2021年的1876.03亿元减少至2022年的1472.31亿元,降幅为21.5%,中国建材解释称“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平均售价下降以及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的销量减少所致。”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我国水泥产能已经过剩,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估计,2022年国内水泥产能过剩接近40%。全国所有水泥企业平均至少停100天以上,总体供需才算达到相对平衡,这或将是影响中国建材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原因之一。


(资料图)

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建材的毛利率再度下降至15.71%,而净利率则罕见地降至-0.07%。市场产能过剩,导致中国建材的存货创下新高,2022年存货高达239亿元,同比2021年212亿元增长了13%。一季度再次提升至258亿元,一个季度的存货量增加了18.5亿元。

而未来我国房地产的增速已经基本可以预见,下表可以清晰看出,我国目前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越很多发达国家,房地产火爆的历史或将一去不复返。以水泥为主要产业的中国建材同样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业绩承压。

从建材市场的大环境来看,相关企业亏损状态较为普遍。2022年建材市场高开低走,龙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至近十年最差,海螺水泥一季度营收增长23.18%,但净利却同比下降48.2%,增收不增利。

近期5家水泥上市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中2家盈转亏,2家下降超70%。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有近2.6万家相关企业直接消失。中国建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受到波及无可避免。

大股东减持

面对相对糟糕的业绩,中小投资者尚未作出反应,中国建材的大股东已经开始行动。根据港交所4月28日披露的信息显示,2023年4月24日,中国建材遭BlackRock, Inc.(贝莱德集团)抛售减持,减持1305.7万股,减持均价为5.99港元每股,套现月7820万港元。

本次减持后,贝莱德集团的最新持股为2.18亿股,持股比例由5.01%下降至4.77%。自今年2月以来贝莱德集团频繁增持和减持,但总体上看,减持数量大于增持。而在今年2月22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就以7.546港元/股的价格减持了772.4万股,持股比例降为4.93%。4月3日,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也以6.47港元的股价减持了295万股。

对于贝莱德集团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投资人刘波表示这不是巧合。“上市公司中持股5%以上基本都是大股东,这些在表决权上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减持上会有相关规定,比如一定要公告披露等,而低于5%的持股比例,减持就没有相关规定,这个5%就是一个门槛。”巧合的是,无论是贝莱德集团还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经过变动后,持股比例都是低于5%,而在减持前是大于5%。

尤其是贝莱德集团,几次买入使得持股比例大于5%之后,很快就减持至5%以下。2月22日,买入669万股后持股比例达5.08%,3月2日减持后持股比例下降至4.97%;4月11日买入102万股,持股比例再度到5.01%,4月20日又减持至4.95%;4月21日再度买入至5.01%,24日又减持至4.77%。这三次买入至减持时间都很短。这给市场带来遐想,是为了方便减持还是别的原因?

刘波介绍了大股东减持的原因,“大股东频繁减持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股票经过长期上涨之后,大股东在高位进行套现操作。二是大股东不看好该股,认为该股后期会继续下跌,为了减少股票继续下跌带来的损失,被动减持,也就是及时止损。但贝莱德集团的增持和减持都很频繁,就耐人寻味,刚好都卡在5%的上下节点。”

盈转亏只是开始?

中国建材的盈转亏或是让投资人撤离的原因。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277亿元,首次出现盈转亏,中国建材在财报中表示亏损5.277亿元是由于集团主要产品水泥、商品混凝土和玻璃纤维的销售价格下降所致。而2022年第一季度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则为18.03亿元,一年的时间,由净利18.03亿元到亏损5.277亿元,里外里超过23亿的“亏空”,让众多投资者始料未及。

有投资者认为盈转亏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市场大环境导致生存和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从不断下滑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可见一斑,甚至有投资者认为2023年一季度的亏损不会是最后一次,很有可能未来这种状态将成为常态化。

而现金流的骤降,同样引发投资者的担忧。财报显示,2022年中国建材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骤降,由去年同期的500.1亿元,直降至263.5亿元。降幅高达47.3%。不及2021年642.5亿元和2020年634.2亿元的一半,为近五年最低。经营活动所得的净现金的大幅减少导致2022年中国建材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0.3亿元,同比2021年的274.1亿元有超过5个百分点的下滑。

知名机构里昂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虽然维持了中国建材的“买入”评级,却对2023年至2025年的盈利预测下调了4%到9%,并将目标价由7.9港元下调至7.2港元。另一家知名机构瑞信也在报告中表示,将中国建材的目标价从8.7港元下调至7.53港元;花旗同样对中国建材目标价由12.6港元降至11.1港元;高盛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把中国建材的目标价由14.3港元下调至13.5港元。众多机构对中国建材目标价下调,同样说明机构对中国建材的信心不足,也印证了部分投资者担忧的“盈转亏”或只是开始。

在整体市场萎缩以及地产红利逐渐消失的大环境下,中国建材的存货量越来越高,而毛利率逐年下滑的趋势同样表明中国建材的自身盈利能力被严重削弱,今年一季度的首次亏损足以给中国建材敲响警钟,若不做出改变,未来恐陷入长期的亏损之中。

X 关闭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公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